说起这个霍尔丹,最近可把我给琢磨透了。我还纳闷儿,这人到底是干啥的,听着名头挺大,但具体做了咱这种普通人哪儿那么清楚。
后来稍微查了查,才知道这哥们儿,全名叫约翰·伯顿·桑德森·霍尔丹,是个英国佬,后来还跑印度去了。厉害在哪儿?据说他是最早那批琢磨生命起源的人之一,就是那个“欧帕林—霍尔丹假说”,说啥有机物能从无机物里头搞出来,简单说就是,最原始的生命可能是从一堆化学汤里“咕嘟咕嘟”冒出来的。
听着是不是挺玄乎?我一开始也觉得,这不跟神话故事似的嘛啥玩意儿能凭空变出来。但后来我自个儿还真就“实践”了一把,不是说我真在实验室里造生命了,那咱也没那条件不是?
我的“意外发现”之旅
事情是这样的,前阵子我特别忙,忙得昏天黑地的。厨房里有些吃剩的玩意儿,当时想着回头再收拾,结果一忙就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。具体是啥?好像是一块没吃完的馒头,还有点儿炒糊了的菜底,就那么随手放在一个旧饭盒里,盖子也没盖严实,塞角落了。
这一放,差不多得有小半个月。等我再想起来,或者说,是闻到味儿了,才猛地一拍脑袋,坏了!赶紧去找。打开那饭盒一看,好家伙!那场面,啧啧,真是“精彩纷呈”。
你们猜怎么着?
里头长满了各种毛!绿的、白的、黑的,一层叠一层,跟个微型森林似的。那馒头早就看不出原样了,菜也糊成了一滩。第一眼是挺恶心的,差点儿没忍住直接扔了。但有时候就爱钻牛角尖。我凑近了那么一闻,除了那股子馊味儿,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“生机勃勃”的味道,虽然这词儿用在这儿有点怪。
我就那么瞅着那堆玩意儿,突然脑子里“叮”一下,这不是跟霍尔丹说的那“原始汤”有点儿异曲同工之妙吗?
- 你想,一开始就是点儿吃剩的食物,算是“简单有机物”,或者说“无生命的有机物”。
- 然后,有空气,有潮气,还有那角落里不高不低的温度。
- 结果?时间一长,各种微生物就“无中生有”地冒出来了,还长得那么热闹。
我这饭盒里的玩意儿跟地球早期那环境肯定没法比,长出来的也不是啥新生命,就是些霉菌细菌。但那个过程,那种从看似“死寂”的东西里头,在特定条件下,慢慢“酝酿”出复杂生命体的感觉,一下子就让我对霍尔丹那套理论有了点儿实感。
以前光看书,觉得那些科学家净整些虚头巴脑的。这回我自己“见证”了一回,虽然版本低劣了点儿,但那个从简单到复杂,从无序到有序(虽然在我看来还是挺无序的,哈哈)的劲儿,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。
一点小感慨
这事儿过后,我对霍尔丹这人也多了几分佩服。你想想,在那个年代,敢提出这种“生命起源于化学反应”的想法,得多大胆。他不仅是个理论家,据说还特爱拿自己做实验,是个狠人。后来因为些政治上的事儿,一气之下离开牛津跑印度当公民去了,也是个有性格的主儿。
所以说,很多大学问,离咱们生活也没那么远。有时候,你留心观察一下身边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儿,说不定就能悟出点儿啥大道理来。就像我这回,要不是那盒被遗忘的剩饭,我对霍尔丹的理解,可能还停留在“,一个挺有名的科学家”这种层面。
现在想想,那盒长毛的饭菜,也算是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。虽然还是被我屏着呼吸给处理掉了,但它在我脑子里留下的“实践记录”,可比看几页书深刻多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