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“乔纳森”这个事儿。说起乔纳森,可能大伙儿脑子里会蹦出好几个不同的人,有拍电影的,有写书的,甚至还有动漫里的角色。不过我今儿个要说的这个“乔纳森”,跟他们都不太一样,算是我自个儿瞎琢磨出来的一个实践代号。
事情是这么开始的。平时就喜欢瞎捣鼓点小玩意儿,尤其是对那些老旧的电子产品有点特殊的感情。前段时间,我淘换来一台特老的苹果电脑,就是那种彩壳的,大屁股的CRT显示器一体机,型号好像是iMac G3。那玩意儿现在看是老古董了,但在当年可是相当前卫的。
拿到手之后,我就琢磨着怎么把它给“复活”一下,不求它能干啥正经活儿,起码开机能亮,放那儿当个摆设也挺带劲。一开始检查,发现电源部分有点问题,主板看着也悬。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罗各种资料,看拆解视频,研究电路图。这过程,挺费劲的,毕竟年代久远,很多配件和资料都不好找了。
这时候,我就想到了乔纳森·艾维,就是以前苹果那个首席设计官。为啥想到他?因为那台iMac G3就是他主导设计的经典作品之一。我就寻思,他设计产品的时候,肯定不光考虑外观,内部结构、用户体验这些肯定也得抠得特别细。我虽然不是搞设计的,但这种追求极致、解决问题的精神头,我觉得可以学学。
于是我把这回修复老iMac的行动,私下里就给它起了个代号,叫“乔纳森行动”。听着有点中二,但主要是个心理暗示,提醒自个儿要耐心,要细致,别毛毛躁躁的。
具体的修复过程是这样的:
第一步,彻底清洁。那机器里面积满了灰,跟个吸尘器似的。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外壳,用小刷子、吹气球一点点地清灰。这一步就花了我小半天,弄得满屋子都是味儿。
第二步,诊断故障。通上电,没反应。我就从电源模块开始查,用万用表量电压,发现有几个电容鼓包了,明显是坏了。主板上也有几处看着不太对劲的焊点。
第三步,采购零件。坏了的电容得换,我就根据型号规格在网上买。有些特别老的型号,国内不好找,我还托了国外的朋友帮忙代购,一来一回又等了好些天。
第四步,动手焊接。这是最考验技术的一步。我以前也焊过点东西,但这么精密的主板还是头一回。手都哆嗦,生怕一不小心把其他元件给烫坏了。那几个电容换上去,费了好大劲,眼睛都快看瞎了。
第五步,小心翼翼地组装和测试。把所有东西都装回去,线都接深吸一口气,按下开机键。那一刻,心都提到嗓子眼了。
结果?屏幕居然亮了!虽然进系统慢得要死,还时不时有点小毛病,但它确确实实地“活”过来了。那一瞬间,我这心里头,甭提多得劲了!就好像自个儿也成了那个追求极致的“乔纳森”一样,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一个几乎被放弃的东西重新焕发生机。
这个“乔纳森”对我来说,不是特指某个人,更像是一种精神,一种对待事情的态度。就是遇到问题,别怕麻烦,沉下心去研究,一点点抠,总能找到解决的法子。这回捣鼓老电脑的经历,也算是我自个儿对这种精神的一次小小实践。虽然过程挺折腾,但那点成就感,是真足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